2010年11月5日星期五

关于人性的探讨--《The Mist》观影杂记(内有剧透)

《The Mist》是我上大学以来在教室投影幕上看的第二部电影,话说我很怨念为什么两次用的片源都是RMVB的。不过我很喜欢这种在教室投影幕上看电影的感觉,很有在电影院看电影的Feel,而且观影时的气氛比电影院更加自由,能通过观众的反应观察到更多的东西。

在看《The Mist》之前,我对灾难片的印象就是像《The Day After Tomorrow》或《2012》这样的各种大型特技的秀场。让我很欣喜的是《The Mist》没有落入这种俗套,和一般的灾难片不同,其全片的视角主要集中在一个超市内,通过一个超市内的顾客和员工面临未知的,对生命存在巨大威胁的灾难时的各种表现来展现平日隐藏在面具下的人性的各种特点。

面对未知事物时,人们总是试图用经验去进行解释,如果无法解释则会将其视作荒谬的谎言。超市员工认为画家对其的警告是对其阶层的鄙夷,律师认为画家阐述的不可思议的事件是出于对往日恩怨的报复而对其进行愚弄。

当情况逐渐恶化时,人们陷入一种绝望的情绪,各种秩序开始崩溃。即便在拥有非常成熟的民主体系和深入的自由价值观的美国尚且如此,我不敢想象要是同样的事件发生在中国大陆会是一种怎样的情况,不过也许中国的集体主义会创造一些新的反人性到极点的奇迹。《The Mist》中那个信奉犹太教的妇女是个贯穿全片的非常重要的线索,人们对她的态度由鄙夷无视到愤怒攻击再到大部分人成为了她的信徒,揭示了人们的心理变化历程以及揭示了秩序的崩溃,言论自由等各种人身权益不再受到保障。同时也是个对宗教(邪教)如何利用人们的心理的一个很好的诠释,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何在信众收入极低的时代教会依然能够从信众身上榨取到极大的利益,同时越是黑暗的年代教会的势力就越大。

不过有两点我觉得非常有意思。当该妇女每次引用启示录中的语句对状况进行诠释,试图证明这是早已被预言的清洗时,现场观影的同学基本都会表现出很明显的耻笑的情绪,这点我并不意外。但在和犹太教同源的基督教信众非常广泛的美国,似乎影片中大部分的顾客表现的态度也是类似的。这是否代表在科学理论普及的影响下,基督教的传统势力范围的信仰已经受到了很大的动摇呢?另一点就是某得过定点射击周冠军的那个超市员工,为了阻止那些受该妇女蛊惑的人对他们那个外出探索群体的伤害而射杀该妇女的行为能否算是正当防卫呢?虽然从效果上看是毫无疑问的,但从法理上是否成立呢?该妇女由始至终都没有对其进行直接攻击,只是唆使她的信众对其进行攻击。

不过对于《The Mist》的结局非常不解。他们之所以要逃出来是为了寻找生的希望,但当燃油耗尽后完全不对外界进行探索就选择集体自杀,那为何还要专门逃出来?显然这不是简单地用希望有尊严地死去就可以解释的。因此虽然结局摆脱了灾难片传统的套路,但我认为在逻辑上是一个败笔。但基于《The Mist》对人性的讨论的各种视角还是比较新鲜的,我依然对其给予很高的评价,推荐观看。

没有评论: